合肥经开区跃居全国第六
1月13日,合肥商务部发布2022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,经开居全在参评的区跃217家国家级经开区中,合肥经开区连续4年位次前移,国第本轮攀升4位,合肥综合排名跃居全国第六,经开居全创历史新高。区跃
这是国第商务部自2021年修订考核评价办法以来,首次对国家级经开区发展质量进行的合肥检阅。在5大类30项考核指标中,经开居全合肥经开区有27项指标优于国家级经开区平均水平。区跃
集成电路、国第新能源汽车、合肥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,经开居全蔚来汽车、区跃大众安徽等一批产业龙头带动,“新芯”产业抢占世界风口……合肥经开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笔记本电脑、冰箱、叉车制造基地,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集成电路和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。
开放高地功能凸显
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中,合肥经开区大力发挥国家级经开区沟通贸易、吸引外资的重要载体作用。
在制度创新方面,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经开区块已落户企业超万家,2项制度创新申请国家级制度创新案例。2021年全区进出口总值增长21.4%,占全市比重的34.8%、安徽省的17.5%;2022年进出口总值超200亿美元,占安徽省的20%、合肥市的40%。
合肥经开区还积极支持外资企业投资布局产业链核心环节,2021年FDI(外商直接投资)逆势增长8.5%,总量占全市82.9%,实际利用外资水平居全国第10位,成为前十中唯一的内陆省份开发区。
发展质量阔步前进
2022年,合肥经开区主攻集成电路、新能源汽车两大地标产业,推深做实重点产业链“链长制”和双招双引机制,全链条布局、全要素配置、全方位支持,加快推进战新产业集群建设。
目前,集成电路集聚产业链项目72个,加快实现集成电路供应链国产替代。新能源汽车聚集全产业链企业76户,建成新能源汽车产能60万辆,2022年新能源汽车下线13.8万辆,产值首次突破400亿元、增速超42%。
继联合利华获评世界经济论坛“灯塔工厂”,实现安徽省零的突破后,合肥经开区内联宝科技、海尔合肥创新产业园再获殊荣,推动合肥灯塔工厂数量达到4家。
科技创新积厚成势
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。近年来,合肥经开区加快建立“产业+平台”创新生态,已建设21个科技园区,入驻企业2000家,汇聚人才1万余名,全年营收超过1000亿元;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,高新技术企业达740家,同比增速均超过60%。
同时,加快探索“高校院所+新型研发机构”育成模式,清华合肥院、大健康研究院纳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平台,清华公共安全研究院二期加快建成;大健康研究院大分子、细胞等六大平台投入运营,孵化和引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家。
绿色发展成效显著
目前,合肥经开区已获批国家绿色园区、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、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多个国家级生态荣誉。全区4家企业获“国家级绿色工厂”称号,绿色产品占全市66%,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率100%。
此外,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水耗3.2179立方米/万元,同比下降16.7%,单位工业增加值化学需氧量(COD)排放量0.0305千克/万元,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7.9%,绿色发展指标水平居全国前列,获商务部考核专家满分评价。
来源:合肥日报 记者 潘子璇 谢芸
本文地址:http://315wwg.cc/html/8c2899963.html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